友商一支研发团队,星逸半导体就两支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支搞40纳米工艺,另一支越过40纳米,越过32纳米,直接搞28纳米工艺!

        实际上,台积电这些巨头,也是这么干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胡老,28纳米研发压力大,多招人就是!”王逸笑说:“资金不是问题。还有40纳米这边,也继续招人。等到40纳米成功投产后,让40纳米团队直接去研发20纳米,继续预研下一代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董事长,有您这句话,我就放心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晶圆厂这边有胡老负责,王逸毫不担心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可是梁老的恩师,更是鳍式场效应晶体管(Fi)的创始人!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22纳米,20纳米,以及更先进的14纳米工艺制程,都是靠胡老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突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全球半导体都得卡在22纳米节点,无法突破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当下星逸半导体差的,就是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用不了多久,星逸半导体在胡老的带领下,还是能够追赶台积电、三星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