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张,你这教学水平大有长进啊,或者是之前藏了一手?学生才十五六岁就发表了,难为你怎麽教出来的,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呗?”周颂走後,办公室里沉默了不到一分钟,一个同组的老师就忍不住提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就扯吧。周颂这孩子哪是我能教出来的,我自己都没发表过呢。你问我怎麽教的,还不如问带他初中语文的老常,问问他怎麽把这孩子教成的诗人、作家。”张老师笑骂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话虽如此说,张老师还是很得意的。他教了这麽多年书,周颂还是他学生里第一个走文艺路线的,而且小小年纪就前途一片光明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他从这个孩子身上得不到什麽好处,也没想得到什麽,但是那种亲眼目睹天才成长起来的成就感,已经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满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年代本来就是文艺青年大规模活跃的时代,张老师所出身的中文系更是文艺青年扎堆的地方,说“以文艺论英雄”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周颂原本就是在《七月》上发表过诗作的“小诗人”,当时就轰动了校园,还没过多久,没想到又成了“小作家”,又是作家又是诗人,已经基本坐稳了文艺青年鄙视链的顶端,张老师又怎麽可能对周颂不满意呢?

        “哎,老张你这话有理。这孩子刚上高中就发表,肯定不是你教出来的嘛,走走走,问老常去。”同组的老师半开玩笑地起身,就要去楼下初中部找教语文的常老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要去咱们就一起去,实话说我也想知道。”张老师心情大好,也跟着开玩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就……”几个这节没有课的老师一对眼神,“同去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同去同去。”於是老师们便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