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氏的嗓门子大,隔壁的郑氏听到动静到了墙根下,踩着树墩爬着墙,“大侄nV啊,你家不做什麽买卖啊,说给婶子听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竹兰木然的看着一人高的围墙,心里盘算着等周书仁下江南,她就让老大老二把围墙围高了,免得郑氏天天没事喜欢看她家热闹,想想就闹心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氏涉及到自己,嘴巴严了,“婶子听错了,我说的是三丫做生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郑氏被三丫x1引了,村子里排名第一的八卦热度一直没下去,“呦,三丫做生意提携提携婶子家,婶子家不做买卖,三丫招工记得婶子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竹兰穿来的时间不长,却也不敢小看古人,每个朝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本能,尤其是下层的人,他们最知道什麽是上面的忌讳。

        郑氏是童养媳,姓直接随了夫姓,郑家的小儿子八岁入学堂两年,没那大的志向科举也是希望能考中秀才得实惠,自然不能自己做买卖,帮工自家又有地,村子里出门打零工的多了,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至於郑家为了生活好给小儿子订三丫是不可能的,这里就要提一下,针对商人亲戚科举的规定了,商人nV婿不可科考不可为官,直接杜绝了一些小官为了钱和商家联姻的可能,至於送去做妾就不管了,反正商人子nV地位低下,商妾生了儿子也会被瞧不起,古代身份是要跟一辈子的,想逆袭没资源处处受打压,能出息的人如凤毛麟角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商人也能利用nV儿嫁给普通人投资外孙,只是愿意娶商nV为正妻的清白人家不多,概率不高。

        商人亲兄弟也是不可科举,兄弟间再出来个野心的,断了青云路兄弟也成仇了,半路经商的顾忌就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天下皆为利来,商又掌管经济,规矩有很多的漏洞,皇帝知道人心活,也没想打压到尘埃怕反弹,只要打压起到一定作用对够了!

        王朝建立,只要家里有读书的都深知这些,免得大好的前程断送了连累整个家族。

        竹兰皱眉头了,男主是官身,怎麽可能对王茹有好感?王茹做辣白菜只是小试身手,後来从王家分家没得到田地也没说要买,反而直接去了城里彻底成了商,男主是嫡子啊,家族观念绝对最深,想到坑了,估计漏洞太多圆不回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