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,《明报》本部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上市计划启动,为了让公司盈率翻倍,在金庸的示意下,各种徵文活动在全球华人群T中展开,千字50元的稿酬价格也是让不少文人趋之若鹜。

        以至於整个报社本部的编辑全都在这段时间异常忙碌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海量的稿件中,大多数人的水平并不达标,只是碰碰运气,想海选出JiNg品稿件,其实难上加难,大多数情况下,报社想要获得JiNg品稿件,一般都会向知名作者进行约稿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并不能说明徵文活动没有用,民间也有高人在,那麽多知名作者最开始也都是籍籍无名,都是从第一次投稿中逐渐成名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审读编辑,曾成宝负责各种投稿文章的校验和查漏补缺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徵文活动发布以来,他每天的工作量都翻了倍,一天最少要审读三十篇稿件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大多数情况下,曾成宝都是先个前十章,确定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後,然後才会着重给出审读意见,过审的话就会直接送进总编室,让金庸老先生负责最後登报与否。

        报社投稿一共有一审、二审和三审,曾成宝是审读编辑的同时,也是一位副主编,他所要负责的环节就是三审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审的工作量是每日三十篇稿件起步,这就说明一审、二审所要过滤的稿件都还要更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众多稿件中,一个笔力y朗,明显不同於其他文章的稿件出现在曾成宝面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