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已时至初冬,但山间小路依旧草木茂盛,路边杂草丛生,尽是些宁凝叫不出名字的野草,一些后世常见的野菜是一株也没见到,不知是被村民采完了,还是此处的植物种类与后世不同?
一路上没遇到什么有用的东西,宁凝难免有些失望。其他大娘们反而习以为常,好些人本来进山就是捡树枝当柴火的,此时也四散开来,各自捡拾。
宁凝顺着小路继续向前,渐渐将其他人甩在了身后。
再往里走,她发现了一大片毛竹林,轻轻踩了踩毛竹周围的土壤,脚感松软,有些地方甚至有裂痕。
宁凝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竟然会这么好,她先看了看毛竹叶朝向哪边,然后在土中浅挖一下,果然看到了棕黄色的壮鞭,她忍住心跳,用锄头小心翼翼沿着鞭翻土,一点一点慢慢松土,终于挖出了一只新鲜的冬笋。
小心翼翼地放进背篓里,宁凝又在附近一连挖出了十多个,不知是这里村民不认识冬笋还是怎么的,偌大一片毛竹林,竟然无人采摘?
这冬笋好好处理后,可以存放四十天以上,她正愁寒冬将至,家中没有新鲜时蔬作为储备,有了冬笋,这个冬天的口粮就不用愁了!
她又挖了几颗,眼见背篓里放不下,这才停了下来。挖好后的笋坑她也好好地用土掩上,这东西只要不破坏根部,就还可以继续长。
背起背篓,宁凝继续向前走去,竟然又发现了几株食茱萸,这下真的是天大的惊喜,要知道,这食茱萸又叫椿叶花椒,在辣椒引进中国以前,主要的辣味调味品就是靠它。
不过好像这里的百姓还没发现食茱萸的用法?这扎堆的食茱萸根本无人采摘,她在镇上也根本没见过辣口的吃食。
这食茱萸一般长在野外,外号叫做“鸟不踏”,因为枝干上布满尖刺,连鸟儿也不敢在上面栖息,也怪不得村民们没有发现它的妙用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