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所以选择耐盐硷和耐乾旱,就是因为国内的土地之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盐硷地。
国内的盐硷地规模达到了9913万公顷,摺合14亿8695万亩,几乎达到人均一亩盐硷地的程度。
其中有1.5亿亩盐硷地是具备改造潜力的,这也是国内不少农业研究机构在研究的方向。
但是容易改造的盐硷地,并不是江淼的目标,他看中的盐硷地,是剩下的十几亿亩难以改造的盐硷地,因为耐盐硷耐乾旱品种,可以直接种在这些盐硷地上,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土壤改良。
哪怕有三分之一的盐硷地可以种植,这都是极其可观的突破。
国内从国外进口的大豆规模,巅峰时期也就一亿吨左右。
只要有三分之一的盐硷地可以种植,那种植面积就可以达到4.3亿亩左右,如果都种植DD28号,那亩产可以达到183公斤,4.3亿亩盐硷地就可以生产7869万吨大豆。
加上国内本来就有的大豆产能,那几乎可以完全替代进口的份额。
当然,完全替代进口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毕竟如果国内完全不进口,那全球大豆市场必然瞬间崩溃,到时候可不仅仅是阿美丽卡的农场主会损失惨重,南美洲各国和老毛子的农场主、农业公司也要跟着倒霉。
更何况不进口大豆,就很难压低贸易逆差,这会让其他国家更加不愿意采购国内的工业产品,从而让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孤立和贸易保护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