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淼继续说道:“另外那几亩大棚过年後,也应该进行升级改造,要实现内部的温度、Sh度和光照度可控,才可以测试出白块菌生长过程中,需要的各种条件,甚至是一些动态的条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然後就是土壤酸硷度,毕竟从攀市采集回来的50份土壤样本之中,白块菌喜欢生长的土壤是硷X石灰土,酸硷度为8.1~8.2之间,显然这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,现在很多化肥都会改变土壤的酸硷度,我怀疑化肥会对栽培白块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书雅将他的想法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另外带回来的土壤之中,有机质的种类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,毕竟作为一种共生菌,既然需要依附在特定的树木根部,才可以生长,这就说明这些树木给白块菌提供了一些特定的营养素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林书雅认同地点了点头:“确实,看来我需要扩大实验规模,增加对照组,才可以观察出,白块菌生长需要的全部条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毕竟要让白松露大规模生产,就必须缩短其生长周期,同时要保证其风味成分积累足够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研究明白白块菌的全部生长条件,才可以对症下药,在缩短生长时间的同时,让其不失风味。

        目前白松露在自然环境之中的生长周期长达7~8年,显然这个时间太漫长了,根本不符合商业化生产的要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是攀市农林研究院的仿野生栽培技术,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的技术亩产只能达到40~60公斤白松露,按照目前的市场价,大概可以卖出2.4万~3.6万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种植周期需要七八年,到了收获年份,也只能采收几年,几年之後需要重新补种,或者进行自然的封山育林,保证土壤之中的有机质可以恢复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