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到明年,高通开始做第二代低端芯片和入门级芯片,有了经验,就会好很多。
至于星逸科技的低端芯片为什么强大?
理由简单,鲲鹏500、鲲鹏506,鲲鹏700,都是从鲲鹏702上阉割出来的,和鲲鹏702都是一样的CPU架构,只是主频高低不同,分出了差距,因此都很成功。
至于鲲鹏505,鲲鹏508,鲲鹏706,不过是上述芯片的28纳米4G升级版,自然强上加强。
“很好,乔治,你们对于40纳米3G芯片的升级,做的非常出色,非常好!”王逸给予肯定和表扬。
研发新款芯片重要,搞定这些升级也很重要。
有了这些芯片,星逸半导体的从入门级芯片到旗舰芯片,全部丰富起来。
而且是40纳米和28纳米双工艺覆盖!
3G芯片,都是40纳米工艺。
4G芯片,都是28纳米工艺。
“董事长,接下来芯片生产安排,需要怎么进行?”乔治开口问道:“目前只有鲲鹏902SOC和鲲鹏902C在生产,以及鲲鹏706SOC和鲲鹏706C在生产。”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